故乡的槲叶粽子
发布时间:2019-06-15     作者:张惠民     来源:未知    分享到:
默念着“槲叶满山路,枳花明驿墙”,就会想起故乡的槲叶粽子,想起故乡来。
故乡是久远的存在,到了某一个时刻,思念就会格外强烈,比如端午节,比如母亲包的馨香酥软的槲叶粽子。
故乡在大山深处,群莽葱绿,远山含黛,一条小河蜿蜒穿过,房屋临河而建,炊烟袅袅在微风中舞动。云雀多彩,在蓝天展翅,啾啾不休——这就是故乡。童年、少年的足迹,印在故乡的土地之上,也沉淀在记忆的河床。
与故乡有关的,都没有遗忘。有的,随着岁月的流失,反而愈加明晰起来,比如槲叶粽子。这槲叶,长在深山里,叶宽而肥,平日里默默生长,接受雨露滋润,凝聚日月精华,暗蓄生长力量。端午节快到了,母亲便和村里的姐妹到深山去,采摘这种神奇的叶子。采摘的过程是艰辛的,一路上不知道要洒下多少汗水,要走过多少崎岖的山道,才能把那神奇的叶子收入袋中。对于这些,母亲从来不说。母亲回来了,一个大大的袋子里装满了槲叶。凑上去细闻,这神奇的叶子有一股天然的香味,无怪乎要用它来包粽子。
采摘回来的槲叶经过整理,要在太阳下晾晒。阳光下的槲叶安静娇羞,光点在叶片上迸溅,仿佛晶莹的水花之舞。经过阳光的沐浴,滤掉了来自林间的潮气,叶子变得薄而坚韧,因为叶脉里满是阳光的钙。叶子晒干了,端午节也就快到了,母亲的忙碌也就开始了。
把晒干的槲叶放到水里熬煮,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。水要沸腾,火候要足,在滚烫的水里煮半小时后出锅。母亲说,这样做是为了让叶子变得平展。槲叶煮好了,要进行清洗,让叶子干净无尘,绿色的叶子就有了翡翠一般的色泽,通体圆润凝滑,清莹明亮,馨香的味道浓郁扑鼻。经过水与火的洗礼,槲叶温顺地躺在一个盘子里,等待着主人出场。
母亲开始包粽子了。米在一个盆里,母亲用手轻轻捞起米来,均匀地铺在槲叶上,再放上几颗红枣。珠玉一般的米经过水的淘洗愈发色泽明亮,如雪洁白。被水沁润过的大枣,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。白的米,红的枣被包裹在绿色的叶子里,母亲用枸皮把粽子缠裹起来。静谧的时光,辛劳的母亲,这一刻,时间仿佛定格,静静地烙在我的记忆里,母亲包的粽子是长方形的,里面的米多,厚实而有分量。
粽子包好了,就放到大锅里煮,这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。柴火燃起,炊烟升起,空气里开始弥漫粽子的醇香。小时候,家里穷,粽子算得上绝对的大餐。一到粽子香味飘起的时候,我就急急问母亲:快熟了吧?快熟了吧?有时就趴在灶台前,看着锅里不断升起的雾气。在这个时候,母亲总是微笑着说:不急,不急,再等一会儿。我就继续等着,整个人趴在灶台前,等着粽子出锅。两个小时过去了,母亲说:这下熟了。母亲揭开锅,一大股雾气就喷出来,雾气散去,母亲用笊篱把粽子捞起来。刚出锅的粽子热得发烫,要等热气散了,才可以大快朵颐。
粽子在碗里,撒上糖,进入口中。闭上眼,慢慢品味着故乡的味道。软糯酥滑,筋道细腻,香味饱满,口齿余香。对,这就是故乡的槲叶粽子。母亲总是先给我们把粽子剥好,刚出锅的粽子有黏性,有的会粘在槲叶上,剥粽子也要有耐心。母亲用筷子先把成形的大块剥落下来,粘在槲叶上的细小的米粒就用筷子轻轻拨下来,然后放在碗里。这时我们就说:妈,你也吃。母亲就微笑着说:不急不急,你们这些馋猫先吃。米粒在口齿间搅动,馨香在周围满溢,时光静静流淌,故乡就在飘香的粽子里天高云淡。
这就是故乡的味道,浸入肺腑难忘的味道。这就是母亲包的粽子,在生命的深处继续飘香。听说南方人包肉粽,据说味道不错。但我还是喜欢故乡的槲叶粽子,喜欢母亲包的粽子。槲叶来自深山,在深林里孕育生长,个性沉稳从不张扬,雨露滋润霞光暗伏,蓊郁之气包裹其中。而米呢,来自深厚大地的馈赠,在阳光下蓬勃,生命之气何等饱满?还有呢?是母亲,淌着汗水的母亲,微笑着的母亲,给了孩子滋养和力量的母亲。母亲还在故乡生活,还在田地里耕耘,每年还会包一锅醇香的槲叶粽子,等着我们这些在城市的车水马龙穿梭的孩子,等着我们回家。
我,最爱这故乡的槲叶粽子。
母亲,我们就在回乡的路上。
故乡是久远的存在,到了某一个时刻,思念就会格外强烈,比如端午节,比如母亲包的馨香酥软的槲叶粽子。
故乡在大山深处,群莽葱绿,远山含黛,一条小河蜿蜒穿过,房屋临河而建,炊烟袅袅在微风中舞动。云雀多彩,在蓝天展翅,啾啾不休——这就是故乡。童年、少年的足迹,印在故乡的土地之上,也沉淀在记忆的河床。
与故乡有关的,都没有遗忘。有的,随着岁月的流失,反而愈加明晰起来,比如槲叶粽子。这槲叶,长在深山里,叶宽而肥,平日里默默生长,接受雨露滋润,凝聚日月精华,暗蓄生长力量。端午节快到了,母亲便和村里的姐妹到深山去,采摘这种神奇的叶子。采摘的过程是艰辛的,一路上不知道要洒下多少汗水,要走过多少崎岖的山道,才能把那神奇的叶子收入袋中。对于这些,母亲从来不说。母亲回来了,一个大大的袋子里装满了槲叶。凑上去细闻,这神奇的叶子有一股天然的香味,无怪乎要用它来包粽子。
采摘回来的槲叶经过整理,要在太阳下晾晒。阳光下的槲叶安静娇羞,光点在叶片上迸溅,仿佛晶莹的水花之舞。经过阳光的沐浴,滤掉了来自林间的潮气,叶子变得薄而坚韧,因为叶脉里满是阳光的钙。叶子晒干了,端午节也就快到了,母亲的忙碌也就开始了。
把晒干的槲叶放到水里熬煮,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。水要沸腾,火候要足,在滚烫的水里煮半小时后出锅。母亲说,这样做是为了让叶子变得平展。槲叶煮好了,要进行清洗,让叶子干净无尘,绿色的叶子就有了翡翠一般的色泽,通体圆润凝滑,清莹明亮,馨香的味道浓郁扑鼻。经过水与火的洗礼,槲叶温顺地躺在一个盘子里,等待着主人出场。
母亲开始包粽子了。米在一个盆里,母亲用手轻轻捞起米来,均匀地铺在槲叶上,再放上几颗红枣。珠玉一般的米经过水的淘洗愈发色泽明亮,如雪洁白。被水沁润过的大枣,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。白的米,红的枣被包裹在绿色的叶子里,母亲用枸皮把粽子缠裹起来。静谧的时光,辛劳的母亲,这一刻,时间仿佛定格,静静地烙在我的记忆里,母亲包的粽子是长方形的,里面的米多,厚实而有分量。
粽子包好了,就放到大锅里煮,这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。柴火燃起,炊烟升起,空气里开始弥漫粽子的醇香。小时候,家里穷,粽子算得上绝对的大餐。一到粽子香味飘起的时候,我就急急问母亲:快熟了吧?快熟了吧?有时就趴在灶台前,看着锅里不断升起的雾气。在这个时候,母亲总是微笑着说:不急,不急,再等一会儿。我就继续等着,整个人趴在灶台前,等着粽子出锅。两个小时过去了,母亲说:这下熟了。母亲揭开锅,一大股雾气就喷出来,雾气散去,母亲用笊篱把粽子捞起来。刚出锅的粽子热得发烫,要等热气散了,才可以大快朵颐。
粽子在碗里,撒上糖,进入口中。闭上眼,慢慢品味着故乡的味道。软糯酥滑,筋道细腻,香味饱满,口齿余香。对,这就是故乡的槲叶粽子。母亲总是先给我们把粽子剥好,刚出锅的粽子有黏性,有的会粘在槲叶上,剥粽子也要有耐心。母亲用筷子先把成形的大块剥落下来,粘在槲叶上的细小的米粒就用筷子轻轻拨下来,然后放在碗里。这时我们就说:妈,你也吃。母亲就微笑着说:不急不急,你们这些馋猫先吃。米粒在口齿间搅动,馨香在周围满溢,时光静静流淌,故乡就在飘香的粽子里天高云淡。
这就是故乡的味道,浸入肺腑难忘的味道。这就是母亲包的粽子,在生命的深处继续飘香。听说南方人包肉粽,据说味道不错。但我还是喜欢故乡的槲叶粽子,喜欢母亲包的粽子。槲叶来自深山,在深林里孕育生长,个性沉稳从不张扬,雨露滋润霞光暗伏,蓊郁之气包裹其中。而米呢,来自深厚大地的馈赠,在阳光下蓬勃,生命之气何等饱满?还有呢?是母亲,淌着汗水的母亲,微笑着的母亲,给了孩子滋养和力量的母亲。母亲还在故乡生活,还在田地里耕耘,每年还会包一锅醇香的槲叶粽子,等着我们这些在城市的车水马龙穿梭的孩子,等着我们回家。
我,最爱这故乡的槲叶粽子。
母亲,我们就在回乡的路上。